2月21日,襄阳东风汽车大道特一号,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技术人员在车间调试设备。 “新车今年将量产。”襄阳高新区汽车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协议,东风公司导入新能源乘用车S31项目,壮大东风襄阳基地新能源汽车规模。项目总投资106.7亿元,将建设新能源乘用车配套产业园,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东风S31”是站在“风口”的产品,预计2028年底,将累计实现整车销售450亿元,带动零部件实现销售285.23亿元,创就业岗位1.05万个。 作为全国十大汽车名城,襄阳逐梦新能源车历经8年时间。 S31项目花落襄阳,源于一次成功的破产。 遇困,引进新能源车一波三折 “襄阳做梦都想引进新能源整车项目。”襄阳市经信局副局长张晓辉说。 2015年初,襄阳市提出创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同年4月28日,招引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湖北弘泰阳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计划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协议刚签完,该项目就因公司高管离职被迫停摆。 2015年10月,众泰控股集团“接盘”该汽车项目后与襄阳市重新签约,并将“弘泰阳”更名为湖北美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洋公司”)。新项目在2016年3月7日开工,12月28日竣工,当天第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没过一个月,因不具备新能源车生产资质,美洋公司停工。一年后,才借来“凑数”的燃油车型复工复产。 因新产品研发滞后,加上众泰系内部“震荡”,2019年4月,美洋公司全面停产。 湖北日报全媒调查了解到,这个历时4年的汽车项目累计只造了18312辆车,产值34.7亿元,不及很多车企一个月的成绩单。 “襄阳发展新能源汽车,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张晓辉说。 数据显示,2021年,襄阳汽车产业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然而,当年生产的39.7万台整车中,没有一辆新能源乘用车。 破局,斩乱麻锁定“新能源” 为解决美洋公司留下的“烂摊子”,襄阳市先后邀请十多家汽车领军企业前来考察,其中一家车企来襄洽谈11次,最终无疾而终。 合作止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车企“要价”高了;二是洽谈项目多是燃油车,襄阳不“情愿”。 2022年2月,东风公司位于十堰的一家汽车厂,因一场火灾导致全年生产任务受到影响。东风公司派出专家组对美洋公司考察后,商请襄阳租用这条闲置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