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1月,襄阳新增市场主体突破七万户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1-01 09:39
今年以来,襄阳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全市市场主体呈现良性增长态势。截至11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17万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襄阳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全市市场主体呈现良性增长态势。截至11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17万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新增1.67万户,同比增长20.17%。


  一是企业开办提速,更快。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创新改革准入审批模式,与市公安局、税务局、人社局、行政审批局联合,实现企业开办信息网上实时共享,同步推送,并联审批。同时,采取“一窗受理”,即来即办,先办后补等最大化精简流程、减轻企业负担,我市7月底率先在全省实现企业开办时间“一日办结”。截至11月,全市已有4957户新开办企业享受到“一日办结”便利服务。


  二是“证照分离”改革,更简。按照“能合尽合”原则,将49项涉企准入准营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范围,对不宜整合的92项涉企准入准营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一网联办”,在食品生产、道路运输、银行账户开户等42个领域和行业开展“证照联办”改革,实行一网联办联批。设立“多证合一、一网联办”综合受理窗口,申请材料从134套248页,精简为1套15页,减少95%以上。今年12月,襄阳自贸区片区实现了证照分离审批事项全覆盖,523项审批事项纳入证照分离范围。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办理涉及“证照分离”的登记业务6073件,办理“多证合一”业务14.76万件。


  三是“准营许可”改革,更优。创新推行食品药品“全版通”许可证,实现一个申请人一级许可机关只核发一张《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荣获全国自由贸易实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并作为湖北省自贸区第二批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对除危化品外的工业生产许可实行“先证后核”、“容缺受理”,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实现1日办结,作业人员复审当场办结,执业药师注册即时办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