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写后拍再播 电视剧如何克服从创作到播出的时间差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03
近年来,悬疑罪案剧创作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在类型制作层面上日益精良,更在追求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维度上呈现出醇熟雏形,充分彰显出视剧作为最普及的大众文艺样式其独一

  近年来,悬疑罪案剧创作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在类型制作层面上日益精良,更在追求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维度上呈现出醇熟雏形,充分彰显出视剧作为最普及的大众文艺样式其独一无二的社会人文魅力。图为《尘封十三载》剧照

  谈洁

  2023年以来,剧集播出市场热点频频,先后掀起现象级追剧场面,前有《狂飙》《三体》,继而有《尘封十三载》《人生之路》等等,《漫长的季节》一剧更是成为近八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剧。可紧随热浪后面临的问题是,珠玉在前,观众的观剧热情和被调高的期待值能否在接档播出的剧集中得以存续?而不是因之后一二部乏善可陈的剧集,干扰了观众对国产剧的信心和观看习惯的培育。

  从头部视频网站2023年待播剧片单可见,类型和片目不在少数,却也不乏一些存量作品。因为近几年卫星频道首轮剧播出时长容量十分有限,“先网后台”“网台联动”成为剧集分销的首选项,大剧、热剧、滞销剧纷纷涌向视频网站。从以往的播出经验来看,一些作品观众一看就会觉得老套、陈旧,还有一些因制作等种种原因多年难产的项目,结果可能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部视剧从开始策划到正式播出,中间经历的时间很长,这是中国视剧“先写后拍再播”的生产模式整体性决定的,如何克服从创作到播出之间的时间差,是我们每个视剧内容创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从创作规律中找恒量

  视剧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艺术,也是通俗化的工业产品,而工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用批量化生产来保障效益的可持续。视剧内容和制作的稳定性依赖成熟的工业化为基础,保证剧集的平均制作水准始终维持在合格线以上,来实现满足观众基本欣赏需求的目标。由于我国视剧“先写后拍再播”的生产方式和制播制度,客观上决定了创作周期较长,资金周转速度较慢,也会间接导致投资生产的盲目性加大,投机性增强,投入生产的视剧太多,制作资金分散,容易形成一边产能过剩,集数和时长供过于求,另一边却又是质量不均衡,精品内容供不应求的状况。

  整个视剧行业要协调这一成体系的问题,首先就必须从视剧内容创作之初,不能一味地寻找热点,追求爆款,事实上创作者也很难保证一年或几年后观众对某题材、某种人物或某类拍摄手法仍有浓厚兴趣;再者,不要人为延长发行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很多“难产”剧、滞销剧往往都是自身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最后,不要从当前市场和收益的商业角度去倒推内容和形式,比如要对抬高演员片酬降低制作成本进行限制,也不能动辄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等,减少对艺术创作产生的负面影响。视剧生产要遵循艺术创作恒定性、本质性的规律,给作品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内核,去赢得观众,赢得市场,从而跑赢时间。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