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英 肖小香)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因此,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而是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鉴于此,我们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做到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作业实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存在差异。我们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作业布置。“双减”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个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业要有实践性。 实践性作业包括调查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操作性作业。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例如: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 再如:学了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我在班上开展故事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作业要有探究性。 语文探究性作业与现有各门学科教学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一部分,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思想品德、常识、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从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角度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 三、作业要有合作性。 新课程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体现合作性,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布置围绕一个问题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在小组中形成一个共同商讨过的结论,并且在每次全班交流完后我都会把一点点时间留给学生,让有代表性的小组总结自己小组在交流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让每名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的同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以准备下次更好的完成合作性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