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李白为何爱荆楚?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20
近日,国漫《长安三万里》热映,又一次勾起了人们对大唐盛衰的历史记忆,激发了人们对李白、高适、杜甫等众多才情横溢、风华绝代的天才诗人们的无尽遐想。 三万里长卷,所展示

  近日,国漫《长安三万里》热映,又一次勾起了人们对大唐盛衰的历史记忆,激发了人们对李白、高适、杜甫等众多才情横溢、风华绝代的天才诗人们的无尽遐想。

  三万里长卷,所展示的不只是大唐辽阔的疆域,更诠释了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唐代诗歌绵延不绝的鲜活生命力。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李白的一生,其中提到的江夏(今属湖北武汉市)、安陆(今属湖北安陆市)、襄阳(今属湖北襄阳市)等荆楚地名,在李白豪放随性的行迹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影《长安三万里》海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籍贯、家世和出生地,由于资料残阙或相抵牾,致使歧义纷出,迄无定论。

  李白《赠张相镐》诗自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乃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裔。据唐人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等史料记载,李白祖上在隋末因罪流徙碎叶,唐中宗神龙初(705)举家潜归于蜀,成为目前学术界通常采用的观点。

▲《唐代名臣像册》中的李白,故宫南熏殿旧藏。

  李白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从五岁到二十四岁(705—724),在蜀中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和漫游。他遍观百家之书,展示出诗赋天才。曾随“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的节士赵蕤学习岁余,颇好剑术,又和东严子隐居岷山之阳,与道士相往还。

  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724—742),以安陆为中心漫游,并初入长安求取功名。

  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742—744),入长安待诏翰林,因遭人谗毁,不为所用,遂自请放归。

  从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744—755),以梁园(今属河南商丘市梁园区)、东鲁(即今山东)为中心漫游,南至吴越,北抵幽燕,其间与高适、杜甫交游甚洽。

  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755—762),先是逃避安史之乱,应聘入永王璘幕府,蒙冤系狱,流放夜郎(今属贵州遵义市正安县)途中遇赦。后又流落江夏、浔阳(今属江西九江市)、金陵(今属江苏南京市)一带。最终病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市)。

  李白经历丰富,志向高远,思想也颇为驳杂,儒、道、侠及纵横家思想对其影响尤深。他的身上兼有儒士气、道士气、隐士气、侠士气和策士气,又集中展现为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李白人生观的特质有两条:一是“合仙侠为一人”,二是“快乐”。而亦仙亦侠的体验也是李白“快乐”之源,或者至少是源头之一吧!在其或为御前上宾、或为流徙罪囚的动荡生涯中,这些思想的影响互为消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